close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這篇文章──

 

「培養觀察力,變換觀察眼鏡15個練習」

由於文章本身篇幅不算短,所以就不全文複製了,以免造成手機瀏覽的朋友閱讀上的困難,請大家自行點選上方超連結觀看。

 

 

今天想highlight的段落是下面這一段:

 

『戴上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眼鏡:借重管理大師的智慧思考眼前的問題。

【假如我是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自問自答以下幾個杜拉克式的問句: 1.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2.我為什麼要去做? 3.我現在正在做些什麼? 4.我為什麼這樣做?』

 

 

今天在執行進度的時候偷懶了一下,跑去看新聞,順便聊個天,就看到了這篇文章,看到這一段,就自問了一下,問到問題三的時候──

 

『我現在正在做什麼?答:聊天、看新聞。

 

 我為什麼這樣做?答:因為想偷懶。』

 

然後就瞬間振作了XD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告訴自己:啊,因為太辛苦、太累了,我連續努力好幾個小時,我應該讓自己休息一下,放鬆心情。

 

這點我很認同,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或是進行其他事情,其實會造成知覺疲乏、麻木,即使將該完成的事情做完了,效果也肯定不是最好。

 

我也曾經在筆感不佳的時候,來來回回把一段不到三千字的文章從頭到尾順了十幾遍,但是總是找不出癥結點,覺得自己寫的都沒有問題,但為什麼就是覺得不夠好?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效果?

 

由於當時夜已深,便關掉電腦打算先休息,走到距離書房只有三步的房間,一踏進房間,我瞬間像是腦子完全清醒了一樣,馬上就意識到了文章的問題點在於我選擇呈現的手法不對,不是能夠最好讓讀者感受到情緒、帶動情緒的手法。

 

想通了以後,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上床睡了一個美美的覺,隔天一早起來,繼續回到書房碼字,毫不心疼的一大段一大段刪掉前一天所寫的內容以後,也以很快的速度補回來了。

 

所以適度的放鬆絕對是有助於工作進行的,如果我那時候是選擇在電腦前面死嗑的話,恐怕一路坐到天亮我也不會反應過來自己到底錯在哪裡了,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從眼前專心的事物中抽離,回到旁觀者的角色之後,就能夠很清晰的縱觀全局,找到問題所在。

 

 

但是放鬆這句話到底是自我提醒,還是自我催眠,恐怕並不一定。

 

如果總是用「我好累、我今天身體不舒服、我沒睡飽、我……,所以我要休息一下,放鬆心情,以利工作進度。」來「善待」自己,那就是藉放鬆之名行偷懶之實了。

 

以放鬆之名自我催眠,來減輕偷懶的罪惡感,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久而久之,除了偷懶變成一種習慣之外,我覺得更嚴重的,是學會替自己找理由,「沒有理由」這四個字或許有點不近人情,但是任何事情都能找到理由卻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正視或者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那要怎麼改進呢?

 

其實今天瀏覽文章的時候,也算是吸收新知、查資料的一種方式,每日的自我充實也是我排在行程表上的一環,但是相對於其他事項而言絕對是比較輕鬆的一環。然後我正視了自己這麼做的理由與態度之後,發現其實我並不是真的完全抱著自我充實的心態在做這件事,而是帶著些許偷懶的心思,當下就小小的責備了自己。

 

雖然回答出「想偷懶」的當時是有點慚愧的,但在這之後,更多的,是釋然的心情,而且慶幸。

 

『還好發現了!』

 

我是這麼想著的,在犯錯的當下發現了,並且很快的改正錯誤,沒有養成不好的習慣,真是太好了。

 

也回想起了,在做事的時候,不能一昧的蠻幹,有時候停下腳步,回想初衷,想想那時候的本心,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靜下來沉澱過後的我,覺得自己變得更好了,也能夠抱持著好心情繼續完成手邊的事情。

 

 

也因此,才決定今天的內容就是跟大家分享這篇讓我誠實的自我檢視並反省的文章,也許大家看到的重點跟我並不一樣,也或許對各位有幫助的內容並不是我所標註出來的段落,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從這篇文章裡面得到什麼,那就好了,這就是我最開始的想法。

 

如果有什麼想說的,也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君不見(君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